


5月10日,由济南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在济南舜耕山庄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社科院、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济南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社科院、山东财经大学和济南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省内部分地市金融办负责人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高管等共30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会议由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主持。
济南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201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省金融改革目标是,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与我省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17年底,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全省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加快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济南大学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的基础上,今年又举办“第三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为了实施国家“2011计划”,开展高等学校协同创新活动,2013年,济南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和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13家机构筹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做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旨演讲。姚景源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三个突破:一是经济实现7.5%以上的增长;二是物价指数控制在3.5%以下;三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个。2014年经济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进行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市场化改革。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走势看,“三驾马车”仍然有力,因此,还要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党中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体现了“稳中求进”基本指导思想。姚景源同时坦承,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着五大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产能过剩、就业上的结构性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金融发展若干重大战略问题透视”。他从大国崛起的金融支持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未来金融发展方向和金融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制度设计问题。胡汝银认为,在货币与金融主导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大国之间的博弈也是以金融实力为基础的博弈,国家层面的竞争同时表现为货币体系与金融市场主导权的竞争。胡汝银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建议:一是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步伐,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金融市场质量,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国际投资与融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三是全面推进制度变革,改变过度依赖商业银行和间接融资的畸形金融结构,建设一个强大的、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王力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分析”,他认为,国内金融中心城市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首先,每一个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其次,北京、上海和深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第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在金融功能区建设方面快速推进;第四,地方政府推动更具发展张力。王力同时指出,中国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金融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二是金融资源的聚集效应并不明显,金融资源整合效果不理想;三是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仍有欠缺;四是金融中心的金融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不尽合理。王力说,济南、青岛应该抓住省政府出台的政策,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增加金融机构,增加各类金融产品交易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外部金融资源等方面。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钦,浙商证券研究所长邓宏光,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袁红英、研究员张卫国,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姜旭朝,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廷求,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元,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李雪等专家、学者围绕金融改革的难点问题,以及普惠金融、能源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专家、学者们的观点深深吸引着与会人员,他们的观点不仅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决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金融机构的实务操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孙国茂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国务院刚刚出台的“新国九条”提出了“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于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可以逐步恢复资本市场已经丧失的基本功能,而且可以改变中国金融结构,建立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完成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省政府去年出台的“金改22条”也提出“发展股权交易市场”。就山东的现实而言,要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首当其冲的突破口。目前,山东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较好,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明显偏少,截止2014年4月底,在全国72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山东仅29家,占全国总量的4%,山东各级政府应当把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济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李光红、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葛金田、院长邢乐成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论坛的学术活动。
第三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讲稿.zip
第三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论文.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