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本市场 >> 正文
资本市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作者:中国证券报  来源:转自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点击次数:

截至8月底,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证监会近日明确,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市场人士预期,下一步,改革将聚焦提升入市便利度,推出实质性举措,优化“长钱长投”环境、增强资产可投性并丰富对冲工具,“引长钱、促长投”效果有望加快显现。

  改革见效 “长钱长投”格局逐步形成

  “十四五”以来,资本市场着力构建“长钱长投”机制,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险资布局权益市场投资规模显著提升。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金融监管总局先后批复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总金额172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今年年初,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明确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股市。在此基础上,据估算,险资今年以来净流入股票规模与新增保费收入关联性明显上升,按照下半年新增保费同比增速5%测算,预计下半年,险资或将增配A+H股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公募基金改革持续深化。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三个阶段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费率第三阶段改革近日启动,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

  盈米基金董事长肖雯表示,通过降低投资成本,公募基金对居民储蓄、养老金、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改革与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同频共振,每年可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更多长期资金的进入,不仅能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还能显著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减少因短期频繁申赎造成的市场波动。

  ——ETF产品体系持续丰富,成为各类资金借道入市的重要载体。2020年年底仅有1只千亿元规模ETF,目前已有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7只宽基ETF的规模突破千亿元。ETF产品创新步伐也不断加快,推出中证A50ETF、中证A500ETF、科创综指ETF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宽基ETF、众多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创板创业板主题ETF。

  在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看来,“十四五”期间,指数化投资总体呈现出市场参与热情高涨、产品生态持续完善、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质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政策发力 “长钱长留”生态持续构建

  “引长钱、促长投”成效的显现,得益于一系列政策协同推进和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协调性持续增强。

  在制度设计方面,证监会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中央金融办会同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险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相继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3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等新规,有力引导主力机构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在完善市场生态方面,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分红力度持续加大,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今年1至8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458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1430亿元;沪深两市新增披露增持计划283单,增持金额上限861亿元,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今年以来已分红超2万亿元,继续保持高位,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再创新高。截至上半年末,沪深两市共1568家上市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或估值提升计划。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可观的股东回报增厚投资安全垫,推动市场情绪和预期改善。以制度革新激活市场内生动力,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

  完善制度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为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证监会近日表示,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市场人士预期,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相关部门有望进一步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并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的对冲工具。

  在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看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要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要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落实长周期考核,打通险资等入市障碍,引导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督促基金公司端正经营理念,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优化产品注册流程,推动指数化产品创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夯实‘引得进、留得住’的基础。”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要严格落实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机制,并灵活运用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的对冲工具,对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短期大额亏损给予阶段性流动性支持;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


 
 下一篇:惩防闭环织密监管防线 “退市不免责”常态化执法格局成型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