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本市场 >> 正文
产业界、金融机构共话资本市场支持科创新图景
作者:上海证券报  来源:转自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点击次数:

在3月19日举办的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价值发现:科技创新驱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平行分论坛上,来自产业界、金融机构的嘉宾围绕“如何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支持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展开圆桌对话。

嘉宾认为,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科技企业搭建了梯度化成长路径;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拓展了不同领域及发展阶段创新主体的资金供给;长期耐心资本的深度参与,进一步为企业技术攻坚与市场转化注入稳定性支撑。三者协同发力,正成为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它通过赋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要素,重构生产力结构。”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林表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强化研发投入,布局数字孪生、嵌入式工业软件等前沿技术;科技型企业的上市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国联股份总裁钱晓钧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例,阐述技术驱动的价值创造路径——企业价值的核心是客户价值,技术驱动是提升客户价值的必由之路。国联股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企业纳入数字化生态。例如,公司帮助工厂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最终实现全链路的“降本增效”。这一过程中,“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价值反哺”的闭环,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各个产业链、供应链上拥有更多应用场景,最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没有资本的催化,技术突破往往困在实验室;没有产业的承接,资本也难以创造长期价值。当技术驱动不断夯实企业价值根基,资本市场的“活水”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输血通道,更是传统产业跃迁的杠杆支点。

中邮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黄付生表示,创业板培育了消费电子产业集群,科创板则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累计为近600家企业融资超万亿元。资本市场不仅助力新兴技术产业化,还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例如新能源浪潮带动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向“高端化”跃迁。

博时基金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王德英从资管机构视角出发,介绍了“耐心资本”的实践路径:基金公司扮演“价值发现者”角色,既要提前介入未上市科技企业的研究,也要优化估值模型以适应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以博时基金为例,公司设立了科技投资官制度,汇聚TMT、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构建“产学研投”一体化研究体系。同时发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题ETF,引导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

关于市场波动,王德英表示,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应倡导长期投资理念,避免追涨杀跌消耗创新动能。

硅谷天堂董事长鲍钺结合一级市场投资经验提出,资本市场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更通过估值体系赋予其战略价值。他举例称,近10年,通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策略,硅谷天堂助力超百家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同时推动传统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焕发活力。上市公司不仅是融资主体,更是创新资源的“配置器”,而金融机构应成为“价值发现者”,促进科技与资本在更高维度耦合。


 
 上一篇:交易所债市迎多重利好 多端协同促民企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资本市场成长性的基础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企业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