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作为新时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极大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央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布局相关试点,技术和配套产业链体系日趋成熟,为将来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 根据国际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随着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快速追赶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场景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发展新动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低空经济的下游应用在不断拓展的同时,整机制造也在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上游配套产业快速增长,形成制造业及出口新动能
□ 下一步,我国应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标准,组织各地开展低空经济新基建,加强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建设
一、低空经济蓄势待发,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新时期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极大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央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布局相关试点,技术和配套产业链体系日趋成熟,为将来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低空经济近年来获得中央层面高度重视,支持政策催化不断
近年来,我国将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体系包括:一是颁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规范开放低空空域,支持地方设立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二是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文件,规范了无人机等低空经济产品生产及使用的相关标准,使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进入“有法可依”发展新阶段;三是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中,明确了低空经济的重要地位,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 地方政府响应迅速,纷纷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
从2024年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余省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在建设通航机场、组建发展通航机队、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布局,并对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等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
在生产制造领域,上海、广东、四川等多地布局相关产业集群,其中四川自贡近年来通过布局低空经济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型无人机产业基地,给老工业城市带来发展新动能。
在应用开发领域,深圳、上海、海南、湖南和合肥等地区已发布具体政策文件,开展低空经济应用的探索试点。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海南等省份均已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其中四川成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将任务、空域、飞行计划3个申请环节简化为飞行计划报备1个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湖南实现了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并完成了全省范围内97条低空航线的飞行验证。
(三) 我国低空经济相关技术及产业链体系日趋成熟,为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
一是我国支持低空经济的相关技术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无人机行业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增势明显,专利申请数量已占全球近80%,技术实力不断增强。与低空飞行器相关的小型航空发动机、高能量密度电池、数字图传等技术均已完成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国内低空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从上游电池、电机等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到中游无人机、航空器生产商,再到下游产业应用,均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国内成熟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链支撑小鹏、广汽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大厂入局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领域。国产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亿航EH216-S取得适航证并完成商业首飞。
三是下游应用场景蓬勃发展。国内通用航空近年来在航空教育培训、应急救援、飞行娱乐、交通物流等领域发展迅速。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开发出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气象探测、农业、物流等一系列应用场景。2024年新年伊始,深圳开通多条城际“空中的士”航线,实验探索以空中出租车作为通勤新模式。无人机送餐也在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
二、低空经济成长空间巨大,将为上下游行业带来发展新动能
根据国际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随着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快速追赶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将为相关行业发展带来新动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低空经济下游应用拓展的同时,整机制造也在蓬勃发展,进而带动上游配套产业快速增长,形成制造业及出口新动能。
(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至8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7万美元,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经济基础。根据2022年的数据,全球通用航空器保有量约45.4万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巴西、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其中美国占比接近一半。我国通用航空器仅占全球0.74%,我国通用航空只有民用无人机数量这一项指标与美国不相上下,在民间飞行员、私人飞机保有量、通用航空机场数量上均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相较巴西也有较大差距。比如,美国注册的通用航空飞机有22万架,占美国所有民用飞机的96%,而其中有60%为私人拥有,为美国创造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并且以个人消费为主体。随着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 低空经济的丰富应用场景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发展新动能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低空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10,就业带动比为1:12;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低空经济具有“火车头”效应,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将带动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低空经济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测量测绘、农业生产、安全监控、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等应用场景上,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操作的关键点,突破了制约相关行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在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在农业监测、精准施肥、植物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增收机会,有效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在工业领域,低空经济在大范围巡检、资源勘探、测绘勘察、建筑施工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新型工业化升级。随着工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各行各业对无人机应用需求的提升,无人机应用领域将更加深化、细化,使“无人机+”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交通运输领域,无人机物流、低空载人运输将“解锁”城市三维立体化交通网,大幅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使配送效率从“天”变成“小时”,有效支持医疗救援、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eVTOL催生空中出租车新型出行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城际通勤时间成本,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低空经济还将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偏远地区提供新型运力,使山地运输不再“难于上青天”,为山区、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基建领域,发展低空经济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将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有序。结合北斗和5G基站,构建空中交通服务网络以及建设无人机云平台、飞行服务站、通航机场等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设施将是未来各地新基建的重点发力方向。
(三) 整机制造蓬勃发展,形成制造业及出口新动能
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稳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突破2000亿元。无人机产业链环节从原材料到总装集成,产业链完整性强,整机制造产业规模的增长拉动工业软件、上游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航电系统、雷达系统等一系列配套产业快速增长,推动航空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出口国,特别是在消费类无人机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抢占了全球74%的市场份额。国产工业级无人机也已经占领全球55%以上的市场份额,远销美国、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亿航智能eVTOL刚刚问世即获得来自阿联酋的国际订单,国内外预订单数已达数百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峰飞航空、吉利科技等国产eVTOL将在国外进行试运营飞行,有望带动国产eVTOL复刻电动车产业出口盛景。
三、进一步夯实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成长,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下一步,我国应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标准,组织各地开展低空经济新基建,加强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建设。
(一)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体系标准,优化激发新动能的体制机制
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低空空域改革管理标准还未形成,空域资源有限,无人机适航审定体系有待健全。
一是需加快研究低空空域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参与方责任与权利。建立各地低空领域的规则衔接体系,对低空飞行领域的划设、跨境飞行服务的审批程序和条件、服务标准、监管方式等方面,争取趋于一致,达到互联互通。
二是建立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及各地低空空域专业运行服务中心,优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实现低空空域有序扩大开放。
三是组织开展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标准研究,完善分级分类的无人机适航标准体系,参与无人机型号合格适航程序国际双边互认,共同引领无人机国际适航审定标准制定。
四是完善低空飞行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则标准,保障飞行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二)加快构建低空经济新基建体系,夯实培育新动能的平台底座
一是建设低空飞行器应用验证基地、综合测试场等保障设施,推进技术、产品、服务与应用市场有机融合。
二是规划建设通航机场、低空飞行服务站等保障体系,完善低空经济软硬件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三是加强低空通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挥5G-A优势,开展低空通感网络组网部署试点,通过试点催熟技术方案、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通感基础设施网络,为规模化无人机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四是规划城市低空飞行航道,扩大空中出租车和无人机快递配送试点。
五是鼓励偏远地区建设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以低空新型运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地区。
(三)加强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壮大新动能的人才保障
发展低空经济,一方面需要在研发、设计、制造等领域培育大量专业人才,满足中上游零部件和整机制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通用航空飞行员、无人机操作员、维修维护人员等人才服务下游的各项应用场景。因此,低空经济将在未来诞生多种新型就业需求,人才缺口巨大,需要在高校、职业学校加快建设相关专业,满足中上游生产端人才缺口,同时也需要加快开设驾驶、维修等相关培训,使相关就业群体掌握新型技能,适应未来就业新需求。
(执笔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徐策;中国经济信息网 何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