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李克强要求增长率保下限 温和刺激可能出台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点击次数:

2013711 93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专家相信,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有政府人士预期,投资、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的宽松。

  汪时锋 王子约

  在持续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经济任务后,近日中国政府高层进一步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要做到“稳中有为”。

  7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他同时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政府的上述表态显示,在坚持“调结构”导向下,中国政策钟摆再度转向“稳增长”,但也明确“稳增长”与“调结构”要相辅相成。

  虽然李克强在讲话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下限”和“上限”,但鲁政委相信,经济增长的“下限”是保证年度GDP增长率不低于7.5%,物价上涨的“上限”是保证全年CPI不超过3.5%,这两者都是今年年初中国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目标。

  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在投资消费政策方面,预期会有一定的宽松,包括促进消费(信息消费)、促进铁路投资、促进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海外已担忧中国难达年度目标

  李克强在讲话中提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由于临近中国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外界猜测,国务院高层的这一表态可能暗示中国政府对于上半年经济放缓的担忧。事实上,由于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外界对于中国能否实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似乎一直不看好。

  今年年初时,研究机构还普遍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有8%左右的预测,但就在近期,几乎所有国际投行均下调了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摩根士丹利将中国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8.2%调整至7.6%;瑞士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已经将对中国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调降到了7.5%;澳新银行则将预期从7.8%降至7.6%;野村证券将预期调整至7.5%,同时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至7.2%;而巴克莱银行和高盛则将最新预期定位在7.4%,甚至低于中国官方的年度目标。

  由于需求较往年疲软,中国的宏观数据表现的确不好看。工业增速在前5月总体放缓,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5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在去年12月登顶15.2%后,今年以来就一直平稳保持在12%上下。总之,所有数据都指向“放缓”二字。

  昨日刚刚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示,5月份中国外贸增速仅为0.3%6月份则进一步下滑至负增长2%。在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不佳、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出口引擎已然运转不灵。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贸易对中国而言意味着约1.2亿人的就业,就业背后就是稳定,政府压力可想而知。

国内研究支持经济能够稳住

  但同海外一路唱衰不同,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似乎更愿意用“稳”字来描述当前形势。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上看,下行的趋势并不明显。包括就业在内的各项指标比较稳定,有关指数也没有大幅跌落。包括投资、消费在内的许多积极因素使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

  “下行的压力是有,但并没有渲染的那么大。”丁茂战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他表示,无论是经济增速和“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还是就业、物价等,都在合理区间,不必过分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急剧回落。

  由于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中国GDP增长的最大来源,当前消费稳健在经济稳定中扮演了压舱石的作用。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就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075.17万辆和1078.22万辆,同比增长12.83%12.34%。记者日前在长春采访时了解到,由于乘用车热销,一汽集团所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不足。

  政府将统筹“稳增长”和结构改革

  目前看来,单纯经济求稳对于中国宏大的改革调整任务来说并不足够。记者注意到,李克强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的“稳中有为”,可能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不仅会在未来继续扩大内需,还会扩大改革。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鲁政委分析称,此前政策研究领域和市场上一直存在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点,隐含认为“稳增长”和“调结构”不可兼得,要“调结构”就必须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调结构”的目标。但此次讲话,首次从官方层面廓清了两者不是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则称,稳定性不是稳住不动,而是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要根据经济发生的实时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措施。当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内需上转。

  货币和财政可能温和刺激

  针对“稳中有为”的具体政策,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会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比如,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有助于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门槛的举措。

  而在铁路投资方面,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32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8.38亿元,增长25.5%1~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6.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9.56亿元,增长21.6%

继去年下放城际铁路主导权到地方后,近期各地在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上又有新动作。四川省近日印发的《四川省2013年重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指出,按照国家部署,该省将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及经营权。

  不过,有铁路方面的官方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目前来看铁路投资形式较为稳定,但后期任务量重,还需要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缺口。

  不仅是铁路,政府资金紧张可能是对当前财政政策执行的最大约束。财政政策方面,面对极其紧张的财政形势,李克强已经提出了“激活货币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专家认为,和财政上的“激活存量”是一种宽松不同,货币政策领域的“盘活存量”实际上是偏紧缩的。这是目前“稳中有为”最大的政策问题。从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理解来看,有关专家认为,6月份货币政策执行层面偏紧,未来不会如6月份这么紧,定位还是中性。人民币汇率方向上很难继续升值,会保持或者微贬,并可能出台不对称降息等政策。

 
 上一篇:美联储QE3退出计划仍有变 伯南克讲话道出真正原因
 下一篇:中央政府经济政策从未改变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