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开启“全球化红利”第二波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6日  点击次数:

2013年9月16日 8点28分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国家欲借加速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与新一轮全球规则体系接轨的战略考量

  正进入挂牌倒计时的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新一轮“以改革促开放”大战略的重要决策。本世纪的十年可谓是全球化红利期。而今,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战略已经启动,这势必让中国获得新的增长红利、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

  
  目前,中国建立了6种类似的经济特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国家拟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理论界将其视为与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2001年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

  此时,国家推出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到底有什么深远意义?事实上,就大趋势而言,中国以要素红利为主导特征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将趋于结束,迫切需要开启第二波“全球化红利”,即通过构建新全球价值链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而上海自贸区战略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上海自贸区所承载的使命体现在:首先,上海自贸区需要担当构建国家价值链,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使命。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是我国出口贸易的龙头之一,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形成了研发和营销“两头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对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的方式结构,加快构建国内价值链,特别是如何积极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加强自身优势的培育,使跨国公司将更多的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放在中国,优化母子公司之间的分工关系,促使加工贸易由单纯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

  另一方面,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甚至全球事业部总部、全球性研发中心。上海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方面,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扩内需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增长潜能,逐步提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相对完备的配套能力为吸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外商投资创造了发展条件,跨国公司将全球战略重心从欧美市场向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区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带来了整个价值链的转移。截至2012年9月底,上海已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393家,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无疑,上海自贸区将肩负着如何进一步吸引全球高级要素向中国集聚的“洼地”角色。

  上海自贸区战略不仅是国内新一轮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全球化的倒逼使然。从国际大环境看,当前,不同贸易体系下的谈判内容更加侧重贸易与投资并重、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相关联。尤其是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加速推进。更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在框架、内容、要义等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与规定。例如,大多数TISA谈判参与方在金融、证券、法律服务等领域已没有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限制。而我国这些领域的政策仍停留在传统的WT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银行、证券、保险、电信等行业在上一轮加入WTO谈判时仍保留有许多限制外资准入的措施,缺乏参与TISA谈判的基本条件。TPP、TTIP谈判更是由于国际政治等原因,将中国排除在外。目前我国在新一轮区域自由贸易谈判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一旦TPP、TTIP自贸区谈判达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挑战现有贸易规则体系。美欧等发达国家将会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规则,这无疑提高了非自贸区成员国的“进入门槛”;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会对区外经济体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的效果,而这也意味着中国贸易、投资等的国际竞争压力。

  鉴于此,国家加速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显然更具全球化视角。一方面,中国正在准备积极参与到全球自贸区谈判中来,并推动中国全方位的自贸区战略,保障中国全球化利益。另一方面,上海在贸易、金融、投资、航运、港口、关税、负面清单、离岸市场等领域进行改革,以及加快服务业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重点制度性创新,这正是国家欲借推动国内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推动中国与新一轮全球规则体系接轨的战略考量。

自贸区热炒激发ETF狂飙

  猛然间兴起的自贸区概念不仅激活了市场,也带来了公募基金产品净值的变化。

  8月底的爆发迅速激活了沉闷的市场,在自贸区概念股的带领下,上证指数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涨幅超过10%,各路资金也纷纷涌入自贸区概念股。

  统计数据显示,23只自贸区概念股中共有13只涨幅超过30%。其中外高桥、上港集团、华茂物流涨幅超过100%。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的上涨还带动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的上涨。其中浦发银行同期涨幅达到36%,爱建股份涨幅超过100%。

  由于自贸区概念股以及由此带动的金融股大多都是市场上的权重股,相关权重股ETF期间也都录得了较高涨幅。

  如,上港集团本身流通盘巨大,已然是上证180的成份股。经过这轮上涨之后,由于流通市值进一步提升,因而对于指数的拉动作用更明显。加上金融股的集体上涨,在市场“二八效应”影响下,最终出现了上证50ETF涨幅高于上证180ETF,而上证180ETF涨幅又高于沪深300ETF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国泰金融ETF8月26日以来涨幅达到16%,成为市场上近80只ETF中涨幅最大的品种。此外,华夏上证50ETF、中银上证国企100ETF、华安上证180ETF等14只ETF涨幅也都超过10%。

  相反,虽然包含上述多数自贸区概念股和金融股,但由于样本股范围更大,挂钩沪深300指数的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等品种涨幅都落后于大盘股样本股更集中的ETF品种。

  而从资金流入角度看,华安上证180ETF等品种出现资金净申购,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流向则变化不大。

  不过,种种迹象显示,在这轮由权重股带来的上涨,反而因为资金的调度而对小盘股形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8月26日以来,深证创业板指数虽然一度创出新高,但总体来看,其间指数涨幅并不大。而中小板指数更是出现微弱的下跌。

临港概念迎上海自贸区扩区东风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于本月29日正式挂牌。而8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到临港地区管委会调研时提出,临港管委会要认真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事宜,做好扩区准备。对此,地处上海的最东南角,距离市中心75公里的临港地区被认为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引擎”。

  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扩区将比新设立要方便很多,是市场预期的方向,临港则成扩区首选;而今年3月份公布的临港三十条指出,将在未来三年投资一千亿。受上述利好刺激,A股市场在临港有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机会,如中华企业、交运股份、中国船舶、上海电气等。

  临港30条三年投资1000亿

  今年3月份,《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和《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的三十条实施政策》(以下简称“双特”政策)同步公布,提出了未来3年投入1000亿、吸引40万人来此居住、重点机构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直接落户等政策。

  据悉,临港地区是上海“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根据规划,临港地区由中心区(临港新城)、主产业区、综合区、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奉贤园区等组成。根据“双特”政策,临港将在高端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集聚、土地供应配套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简政放权、建立临港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加大对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尤为值得关注。

  有业内人士指出,香港经济发展的精髓就是迪士尼和自贸区,上海巧妙地将这一精髓引入上海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上海金融、贸易、旅游等多项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拉动上海经济发展的直接效果非常明显。而临港新城具有试验样板的功能,为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多的依据。

  根据临港的产业规划,临港的产业正是向国家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显然,未来临港新城的经济将受到多重利好快速增长。受此推动,临港未来的居住定位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临港新城被更多定位为满足刚性需求居住的普通住宅供应集中地。而在临港产业迅速发展之后,整个区域的居住层级有可能大幅提高。根据最新的规划,临港未来将借鉴古北、碧云国际社区的成功经验,在临港地区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国际化高层次生活社区,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商业、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资源。

  为上海自贸区扩区做好准备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位上海官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临港等地区除了现在的28平方公里用于自贸区外,还会有70多平方公里用地作为自贸区预留地”。

  对此,业内解读为:自贸区扩区是必然的,但短期内不可能扩,目前只是在做前期研究准备;未来上海自贸区扩区,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城及临港产业区或是首选地区。

  上海市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指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在推进过程中,主体部分形式上是在外高桥(行情,问诊),但是内容却是在临港。临港管委会综合计划办主任汤文侃也表示,临港是自贸区的直接腹地,目前已批复的28平方公里中,有6平方公里落在临港地区。自贸区的改革条款将涉及金融、航运、贸易、税收、管理等多个方面。

  据介绍,目前临港已作好相关准备,高度关注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内容,重点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业创新等为临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做好自贸区的扩区准备工作。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获批,A股相关板块早已热潮涌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贸区概念的集体爆发。其中,土地概念股尤为受到追捧,即使在自贸区概念股走向分化的状态下,土地概念股依然保持了强势。在当前股市,如果哪家上市公司在保税区或附近拥有一块土地,就可能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从这一点来看,临港土地概念股的潜力巨大。

  关注临港土地储备股

  鉴于临港成为上海自贸区扩区首选,加上“临港三十条”勾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在临港有土地储备的A股上市公司无疑将面临较大的投资机会,如中华企业、交运股份、中国船舶、上海电气等。

  中华企业(600675):公司在临港新城附近拥有众多的土地储备,目前在建的就有周浦项目,该在建项目位于南汇区周浦镇中心城区,南至周邓公路,北至关岳路,东至周园路,西临周东路。该项目总占地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为综合型社区。同时公司积极投入中心地区包括旧区改造在内的城市建设、郊县一城九镇、南汇周浦和航头、宝山罗店、浦东花木等区域的开发。

  交运股份(600676):公司拥有临港产业区港口发展有限公司35%股权。公司主要从事运输业与物流服务、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汽车后服务和水上旅游服务等产业。旗下主要企业包括:上海交运日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交运沪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等,有望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发展,一旦自贸区扩区,其机会更明显。

  中国船舶(600150):目前公司在临港投资了三家企业,分别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配套项目、中船柴油机配套产业园项目和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其中以中船三井最为突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投资16.8亿元,形成200万马力以上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产能。

  上海电气(601727):公司在临港布局了9个项目企业,涉及船用曲轴、核发电装备、燃气轮机等。公司大力推进核电制造基地建设,在临港建设集约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形成了国内最为完整的压水堆核电站主设备制造能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核电质保体系,临港基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进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

 
 上一篇:美国量化宽松潮退 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跌幅扩大
 下一篇:习近平释放中国经济四大政策信号:宁可降速也要改革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