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中欧签3500亿元货币互换 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1日  点击次数:

2013年10月11日 8点13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王宇、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我国央行表示,协议的签署意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维护金融稳定,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强劲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与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为欧元区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央行有关人士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我国央行主要是与周边发展中国家货币当局开展本币互换,而此次则是与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开展货币互换,表明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正有所提升。

  “我国央行与全球第二大货币当局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意义十分重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此举标志者人民币地位已得到全球的基本认可,将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根据权威信息,目前人民币已跻身全球十大交易货币。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如今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额从2010年4月的第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9位,将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甩在身后,成为日均交易额前10名的货币之一,人民币在国际上日益得到认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人民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1.49%,在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人民币的外汇交易量增加了113%。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过程。各国对人民币交易需求的增加与人民币汇率相对平稳有关。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不少交易者从避险角度愿意持有更加安全的人民币,这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国际交易中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说。

  此外专家还指出,与欧洲央行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可扩大对欧贸易过程中的人民币结算规模,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可一定程度上对冲美国国债违约的风险。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央行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规模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上一篇:美国预算僵局出现转机 三大股指涨逾2%
 下一篇:李克强阐述"2+7合作框架" 绘就"钻石十年"路线图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