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我院原雪梅教授及团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11-04]
·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金融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开幕[10-09]
· 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PI、西安交通大学冯根福教授应邀来金融研究院指导工作[09-24]
· 以基础理论突破回应社会热点——《管理世界》封面文章刊发李俊生教授团队《财政的货币效应》[09-14]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院长被评为2018-2019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工作者[01-02]
· 第四届(2019)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举行[01-02]
· 山东省资本市场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现场核查工作圆满完成[12-15]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学生作“普惠金融理论渊源与制度安排”主题报告会[11-26]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10-28]
· 金融研究院一行赴青岛大学参加第八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10-28]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人民币取代欧元 晋级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4日  点击次数:

2013年12月4日 7点58分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人民币已经悄然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12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0月开始,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第二大常用的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而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维持在第12位不变。

  根据SWIFT的数据,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Letters of Credit and Collections)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今年10月的8.66%,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二。

  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012年1月的7.87%降至今年10月的6.64%,排行第三位。

  其中,最常使用人民币作为信用证和托收计价货币的首五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及澳大利亚。

  SWIFT报告还显示,10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12位不变,但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回落,降至0.84%,此前9月这一水平为0.86%。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际信用证和托收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8.66%。

  10月份全球支付货币的总金额增长4.6%,但人民币的增长只有1.5%。

  SWIFT亚太地区国际收支和贸易市场主管Franck de Praetere在报告中表示:“人民币在全球范围显然已成为主要的贸易融资货币之一,特别是在亚洲。SWIFT的数据显示更多的中国进出口商及他们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作为信用证和托收的计价货币。”

 
 上一篇:黑田暗示“宽松”不变 日本国债规模“与日俱增”
 下一篇:黑田暗示“宽松”不变 日本国债规模“与日俱增”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