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世界银行业重心东移 两极争霸变三足鼎立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点击次数:

2013年12月18日 8点49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章文贡 李静瑕

  百年前的1913年,世界前20大银行全被欧美银行业独占;而百年后的今天,工、建、农、中四大银行均进入世界前20强,工行更是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数字说明,世界银行业重心正在东移。如果说欧洲、北美银行业分别为世界银行业两极的话,那以中国银行业为代表的东亚板块有足够的分量成为世界银行业的第三极。

  在这场变迁中,发轫于2003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可谓居功至伟。昨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纪念央行成立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这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设计者、操刀者和见证者,十年之后再聚首。

  对于当前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在通过股份制改革、迈过巨额不良贷款“坎”之后,利率市场化的“坎”摆在眼前。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中国银行业才真正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蜕变。

  世界银行业格局重塑

  百年前的世界银行业究竟是何模样?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通过引述数据,展示了一幅当时欧美银行独霸世界银行业舞台中心的景象。

  在1913年,世界的金融中心在欧洲,欧美的银行占据了世界金融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当时的世界银行业前20强中,按总资产计,英国有9家,资产占比高达44.8%;德国占4强,其中德意志银行资产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法国有3家,美国2家,其他2家来自比利时和奥地利。

  而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是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它们的总资产折算为英镑分别为813万英镑和317万英镑,分别为德意志银行的7.2%和2.8%。当时,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钱庄云集,但这么多的钱庄的资本总额累加起来也只有6.6万英镑。

  百年后之后的2013年,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的排名,全球前20大中,中国有4家,总资产高达9.1万亿美元,占前20家银行资产比重是21%。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分别位居第1、9、11和14位。全球千家的排行榜中,中国的银行占据了96席。

  之所以选取总资产指标,是为了便于对比。如果从资本、利润等指标看,同样能清晰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可谓是决定性的一步:以工行为例,股份制改革之后,该行不良贷款率从历史上最高的47.5%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

  “近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多元化、全球化的加深,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的金融格局再度出现深度的调整。”姜建清表示,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力量开始崛起,世界银行业的重心东移。

  利率市场化挑战

  从财务指标看,中国银行业一片大好。但隐忧却一直存在,最大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上一篇:美联储将QE规模缩减100亿美元 预计2014年底终结QE
 下一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人民币有望成国际储备货币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