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专家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底线7% 经济将入新历史时期
作者:管理员  来源:转自因特网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点击次数:

    2014-10-13 08:59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0月13日讯 


    据经济之声报道,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短期来看,今年GDP增长底线是7.3%,明年的底线是7%,如果政府不考虑为刺激加力,增长可能跌破7%。他预测2015年的GDP增长可能只有7%,部分季度可能跌破7%。


    陈东琪认为,政府托底还有好几招没有使,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地下管网建设;另外,货币政策还有操作的工具,可以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今年是定向微调,如果明年经济增速跌破7%,政府可能会慢慢发力。


    中国银行发布的研报认为,不论从工业生产、发电量、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指标,还是从新增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等金融指标,亦或是从官方和汇丰 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近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大。新常态出现端倪,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纷至沓来。未来几个季度,经济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经济正处在“去产能”和“去杠杆”叠加阶段。在经济下行、通胀较低的背景下,需要宏观政策的适度放松。


    申银万国李慧勇认为,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有多种划分方法,以 1978 年改革开放为标志,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 年。18大召开可能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大召开两周年,18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周年,伴随着一系列改革的讨论和出台,关于中国未来的蓝图越来越清晰,与前面两个阶段相比,中国经济第三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改革的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和改革的互动。

    第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经济第一季是基本上是计划主导,第二季是半计划半市场的模式,一般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实现了市场主导,但金融、文教科卫、能源、电信、铁路、公用事业仍然政府主导或者国有部门主导。第三季,按照 18 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其目标基本上实现市场主导。


    第二,从宏观调控手段看,第一季是以行政和计划为主导,第二季引入经济手段,但是由于市场体系不发达,部分关键价格仍然没有市场化,调控手段以数量为主导,在部分领域行政调控的迹象也比较明显。第三季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以及关键价格的市场化,宏观调控将转变为以价格为主导。通过适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规制,辅以价格化的调控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从经济增长动力看,第一季近似封闭经济,基本上是内需主导。经济的波动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和投资的波动。第二季随着对外开放区域范围和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的开放度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逐渐加大,特别是2001年中国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恰逢世界经济进入扩张周期,中国经济更是搭上了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出口大幅度增加,出口和地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再次提高到14%,中国经济呈现内需和外需共同驱动的特征。第三季重新回到内需主导。重新回到内需主导,并不是说不需要外需,而是说内需重要性提升。重新回到内需,一是倒逼,由于国内外的原因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将放慢,很难保持第二季那样的高速增长。从出口本身的原因看,经过第二季的跑马圈地之后,靠简单的扩大出口,中国产品出口份额再扩大的空间不大。同时,伴随着主要要素价格的归位,靠低成本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削弱,这也使得出口增长放慢,出口增长速度将回归到常态(和GDP同步,个位数增长)。在没有办法通过顺差来消化国内过剩储蓄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国内需求。二是中国消费崛起的条件逐渐成熟。


    李慧勇表示,消费更多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结果,消费的崛起取决于消费能力、消费条件和消费意愿。中产阶级的兴起,80后、90后(财苑)消费观念的转变,土改、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民生投入的加大等正在从人的因素和制度因素形成一个有利于消费崛起的宏观环境,消费的崛起可期。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上一篇:习近平:狠抓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下一篇:姚景源:我国经济增速换挡要适应经济规律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