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济南大学教授邢乐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02-24]
· 2024年我院刘坤博士就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多次接受多家媒体采访[01-07]
· 我院郑志强博士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26]
· 我院郑志强博士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获《国际金融研究》年度好文章奖[11-12]
· 我院郑志强博士的学术论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最佳论文TOP10[10-22]
· 金融研究院邢乐成教授咨政建议获省领导批示[04-19]
· 邢乐成教授主持的《普惠金融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结项[04-17]
· 原雪梅教授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23年“NAFMII研究计划”课题奖[04-08]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教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个人[03-27]
· 我院郑志强博士在《国际金融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2-25]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松绑存贷比有望释放万亿流动性
作者:管理员  来源:转自因特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1日  点击次数:

    2014年11月21日 07: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首次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上证报记者获得的信息则是,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可能并不仅限于存贷比分子分母口径的调整,还可能涉及小微、三农贷款计算豁免以及机构差异化管理等。相关人士称,监管层正在制定的监管办法有可能年底前出台。

  监管层正在制定有关存贷比的监管新规,可能年底前出台

  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可能将部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部分同业存款拆放纳入贷款口径,但存贷比指标调整可能并不仅限于分子分母口径的调整

  若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或释放出数万亿放贷能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首次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上证报记者获得的信息则是,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可能并不仅限于存贷比分子分母口径的调整,还可能涉及小微、三农贷款计算豁免以及机构差异化管理等。相关人士称,监管层正在制定的监管办法有可能年底前出台。

  有研究人士认为,若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商业银行或释放出数万亿放贷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三农、小微贷款计入存贷比考核此前已给予了很多弹性优待,比如此前相关办法明确支持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简称“小微金融债”),且允许商业银行金融债券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

  相关人士指出,此次关键是考虑同业业务以及票据等表外业务如何计入存贷比分母。昨日市场流传的一份央行文件指向拟将部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部分同业存款拆放纳入贷款口径。分析认为,如果该做法落地,将使得中国银行业,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压力得到缓解。

  这一可能的调整在市场预期之内。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外汇占款低增长和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多元化的新常态之下,存贷比的调整只是时间问题,本次会将同业存款来源计账细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

  具体到影响而言,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清友认为理论上的最大值是释放7.4万亿信贷,但考虑银行资产端业务相应调整、实体信贷需求疲软以及央行信贷额度控制,实际可释放的人民币信贷或不及预期。

  不过市场流传的央行文件并非全文,且不清楚是征求意见稿还是已经形成决议。此前有关存款偏离度考核管理办法是由银监会、央行与财政部联合发文。

  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也让取消存贷比考核的声音再起。

  “近期存贷比监管机制有所调整,明年有可能对《商业银行法》做修订,最终取消存贷比考核。”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昨日在陆家嘴金融全球创新峰会上说。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在近日撰写并刊发的《我国银行流动性监管制度变革——银行监管改革探索之四》一文中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存贷比等传统监管标准的作用。

  王兆星指出,1994年将存贷比引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更多是将其作为强化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机制的手段,而不是流动性管理要求。直到今天,存贷比起到的实际作用也主要是约束银行的信贷扩张,而不是流动性管理。



(责任编辑:李方)

 
 上一篇: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因虚就实得到点赞和追捧
 下一篇:国务院十大措施缓解企业融资贵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