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雪梅教授著作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原雪梅教授基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GJ009)的著作《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外国直接投资》近期在国家一级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增加。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体经济部门FDI占比在下降,而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其中包含大量金融部门的FDI。在跨国银行海外扩张的第三次浪潮中,金融部门FDI流入拉美、中东欧和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使得这些国家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外资银行资产占比大幅上升。
尽管目前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但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对外资银行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未来极有可能出现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的状况。自2015年起,中国开始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一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管制要求,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银行部门FDI的流入能否达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预期,能否改变银行体系的低效状况,能否降低金融体系脆弱性,是政府、商业银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大问题,因此,对银行部门FDI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紧迫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一、研究内容
著作立足于新兴市场大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经验和趋势,通过理论研究、实证检验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探讨了银行部门FDI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一、考虑银行部门FDI的异质性因素,对经典的基于制造业的跨国公司理论进行了扩展,搭建
第一,运用经典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银行部门FDI的动因,并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方视角对其进行了扩展,认为母国银行海外扩张的驱动力以及东道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拉动力共同决定了银行部门FDI行为。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基于52个和43个新兴市场国家数据,从“一国对一国”和“多国对一国”的角度验证了“追随客户假说”,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GDP水平、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实际利率水平以及国家风险等变量都对跨国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扩张具有显著影响,并发现跨国银行在邻近国家的投资对其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扩张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跨国银行在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借贷行为。
第二,总结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的新形势;探讨了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政府、跨国银行与东道国银行间在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进入方式上的博弈,认为东道国在政策选择方面要综合技术溢出和产品市场价格两方面对东道国福利状况进行考虑。
第三,外资股权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对其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量了“金砖五国”拥有外资股权的主要银行的效率,并对外资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外资股权与其纯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分布,即随着商业银行外资股权比例的不断提升,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最高点出现在当外资股权比例为37.89%,得出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外资持股的最优比例,这为中国今后修订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限制政策提供了参考。
第四,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开放条件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以及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基于信息内生视角对跨国银行进入与中小企业信贷获取问题的博弈分析结果显示,跨国银行进入有利于东道国中小企业信贷获取,对43个新兴市场国家跨国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困境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这就为东道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中国银行业为例,基于OLS模型对银行部门FDI与东道国银行业风险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不显著,说明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资产占比长期不高,其效应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第五,以“金砖五国”为案例,总结了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管制与开放的经验,为中国银行业开放提供了启示;提出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从“引进来”的角度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对银行业的管制与自由化之间的动态均衡,得出了由金融体系初始条件决定的金融脆弱性边界曲线,指出新兴市场国家推进银行业自由化的关键点就在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本国金融体系的初始条件,渐进式地提高银行业自由化程度;从“走出去”的角度,提出中国银行业在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竞争的同时,要通过提高国际化程度促进绩效改善。
最后,由于跨国银行同时与母国和东道国均有密切联系,在利用合作博弈分析模型对银行业的国际监管竞争和监管合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参与双边和多边以及各种层次的银行业国际监管合作,以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性。
二、学术价值
著作同时考虑银行部门FDI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双重动因,试图搭建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发现跨国银行在邻近国家的投资对其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扩张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验证了国际上尚为数不多的研究结论,充实了经典的“防御性扩张”理论;对“金砖五国”外资股权与东道国银行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银行效率最优时的外资股权应为37.5%,为中国制定外资股权的控制比例上限政策提供了参考,为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经营绩效提供了思路;对跨国银行进入与中小企业信贷困境的实证分析对信贷获取理论中关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有信贷歧视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脆弱性边界的求解提示新兴市场国家必须通过金融初始条件的改善来降低银行体系脆弱性,要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提高银行国际竞争力,为商业银行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新兴市场大国银行业管制与对外开放的案例分析,为中国开放银行业提供了经验;对国际银行业监管合作问题的博弈分析,对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规避金融风险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也有利于推动进一步的理论创新。
三、应用价值`
基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金融部门FDI的增加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东欧的新兴市场国家银行部门FDI迅速增长的现实,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大国金融开放的大趋势,扩展了经典理论在分析银行部门FDI行为中的适用性;对“金砖五国”银行的绩效与外资持股关系的实证分析,为新兴市场大国制定有关外资持股比例的政策提供了量化参考,也为商业银行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依据;对跨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中小企业信贷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新兴市场国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银行体系脆弱性边界和“金砖五国”银行业管制与开放案例的分析,为新兴市场大国提供了开放路径参考;对国际银行业监管合作的博弈分析为东道国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确保本国金融安全提供了决策参考。
定稿之时,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我国放宽了境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并屡次强调要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就越发反映出进一步探讨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著作研究的问题值得我们继续为其驻足,给予长期关注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