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我院原雪梅教授及团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11-04]
·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金融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开幕[10-09]
· 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PI、西安交通大学冯根福教授应邀来金融研究院指导工作[09-24]
· 以基础理论突破回应社会热点——《管理世界》封面文章刊发李俊生教授团队《财政的货币效应》[09-14]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院长被评为2018-2019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工作者[01-02]
· 第四届(2019)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举行[01-02]
· 山东省资本市场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现场核查工作圆满完成[12-15]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学生作“普惠金融理论渊源与制度安排”主题报告会[11-26]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10-28]
· 金融研究院一行赴青岛大学参加第八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10-28]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QE退出的多米诺效应 全球经济短期难逃美元绑架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6日  点击次数:

2013年6月26日 8点59分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马树娟

QE并不是扑克牌中的QUEEN,但在美国经济疲软时,它确是最为惯用的一张牌。打出QE,意味着美国将加印货币,同时这部分加印的货币,或将以不同形式流入市场,或在全球经济体中进行消化。

  随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透露将结束QE4(即第四次QE),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推倒了QE这张牌,引发的是金融货币市场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

  6月1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给出了美国退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果美国经济按照预期发展,美联储今年年底前将可能放慢购买资产的规模,到2014年中的时候彻底停止资产购买,即结束QE。

  尽管市场此前已有预期,不过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仍然风声鹤唳。由于担心流动性趋紧,紧接着,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下跌,跌幅均超过1%;6月20日,亚太股市也全线下挫,MSCI亚太指数的跌幅超过3%,创下自2011年11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而欧洲股市也未能独善其身,三大股指盘中跌幅超过2%。

  引发股市震荡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于五年内四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每一次美联储和伯南克关于QE的表态都会引发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寄希望从他们的为数不多的话语中探寻美联储对于QE倾向的蛛丝马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QE最终是要退出的,QE的退出将是今年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伯南克每一次的表态其实都是让市场提前消化这种风险。

  5月下旬,伯南克曾表示:“如果就业继续好转,且改善是可持续的,美联储可能会在未来几次会议中讨论放缓QE。”这番表态随即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一次大震荡。

  6月19日,伯南克再次就美国退出QE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如果美国经济按照预期发展,美联储今年年底前将可能放慢购买资产的规模,到2014年年中的时候彻底退出QE。

  同5月份的表态一样,伯南克的QE退出时间表出炉后,再次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了巨浪。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伯南克给出了QE退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是美联储是否最终退出QE的制约因素还有很多。

  根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的决议,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决定取决美国经济是否按照预期发展,并设定了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重要的硬性指标:失业率降到6.5%以下,通货膨胀率上升到2%左右。

  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回暖势头良好,不过此前披露的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低于预估值,美国最新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失业率为7.6%,这距离美联储设定的指标还相差较远。

外媒表示,近期美国将有众多数据公布,包括各联储的制造业指数、第一季度GDP终值以及5月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如果数据好于预期,那么市场将进一步推高美联储年底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否则将相反。

资金回流美国本土

  美国实施QE后,深受其害的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推出伊始,释放出的巨量美元无法被美国经济自身消化吸收,便转化为热钱涌入新兴市场谋求短期获利。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美国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期间(2009年4月至2010年上半年),20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年均规模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游资78.6%都流向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货币构成升值压力,并且埋下了通胀隐患。

  易宪容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就意味着国际市场热钱流动的方向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资金流出市场的资产价格全面震荡;同时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全面下跌。此时,国际金融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美元也就成了全球最重要的避险工具。

  自5月下旬伯南克表态以来,游资已经开始有了撤离新兴市场国家的动作。根据基金资金流数据供应商EPFR的数据,截至6月5日结束的一周中,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有50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出,创下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周资金净流出纪录,这其中尤以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的资金流出最为严重。

  此次伯南克明确了量化宽松退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后,国际资本撤离的速度明显加快。

  此前,每当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出现升值势头时,新兴市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震荡。这次热钱再次从新兴市场出逃,使投资者担心是否会再次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再次上演?

  马国书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美联储的表态来看,美国退出QE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游资回流到美国填补这部分流动性也将是逐步的过程,短期内出逃的游资规模不会很大,加之美联储提前不断善意地释放退出信号,市场会逐步消化QE退出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的资本管制措施会限制资本突然外流的规模,美国退出QE不会对中国构成大的威胁。

  全球经济短期难逃美元绑架

  美国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本身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增发放水美元,这也使得欧洲以及其他发达地区紧随其后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伯南克也被指控为全球量化宽松的元凶。

  如今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的信号,这种竞相贬值的货币战争是否就此结束了呢?马国书给出了否定答案:“美国经济出现了回暖,不过包括欧洲、日本经济依旧低迷,这些国家和地区一时并不会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不仅要为美国化宽松的实施买单,还要为量化宽松的退出买单。

  马国书指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美元货币之王的地位有利于其将内部矛盾外化,每次遇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都严重触及货币发行的“底线”,甚至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开闸放水,以减轻经济危机对其自身的伤害。

  此次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释放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再次反映了美元对于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绑架程度。

  为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一直呼声不断,不过马国书指出,尽管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美元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弱化,而且美国也会采用各种手段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因此,在短时间内,全球经济还难以摆脱被美元绑架的事实。

 
 上一篇:中英货币互换协议已落定 人民币套利交易火爆
 下一篇:中英货币互换协议已落定 人民币套利交易火爆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