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活动掠影     宏观经济     资本市场     金融数据     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     研究报告与出版物     中国公司金融论坛    
更多»新闻动态
· 我院原雪梅教授及团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11-04]
·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金融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开幕[10-09]
· 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PI、西安交通大学冯根福教授应邀来金融研究院指导工作[09-24]
· 以基础理论突破回应社会热点——《管理世界》封面文章刊发李俊生教授团队《财政的货币效应》[09-14]
· 金融研究院原雪梅院长被评为2018-2019年度山东省金融学会先进工作者[01-02]
· 第四届(2019)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举行[01-02]
· 山东省资本市场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价现场核查工作圆满完成[12-15]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学生作“普惠金融理论渊源与制度安排”主题报告会[11-26]
· 金融研究院教授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10-28]
· 金融研究院一行赴青岛大学参加第八届中国公司金融论坛[10-28]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务院新一轮经济调控突出创新扩内需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点击次数:

2013715 85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敏 龚维松

  原标题:国务院十天三出扩内需措施 新一轮调控突出创新扩内需

  ■ 7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

  ■ 7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第五条着重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 7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为促进经济增长,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举措。不同于以往依靠“铁公机”投资等拉动实现刺激增长的单一目标,近期的这些举措更多将“稳增长”、“调结构”等多个目标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调控政策很有新意,虽短期内不会对经济有明显助推作用,但对相关产业和消费领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很明显,长远来看,更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经济增速跌至三年多来低点的7.7%,二季度更有望再创新低;实体经济困难重重,PPI连续16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逼近萎缩区间,很多行业利润下滑但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此种背景下,国家并未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稳增长”,而是将其与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相结合。这一点从7月份以来的高层部署可窥一斑。

  71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75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资金分布不合理。其中第五条又着重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

  7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随后几天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落实政策细则。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务院在出台政策时不再针对诸如稳增长这样的单一目标,而是更注重兼顾多个目标,不仅要稳增长,还要调结构、惠民生,同时保持通胀没有压力。”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说。

  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就曾强调,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

  连平分析说,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等举措,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了扩大内需的方式,即改变以往靠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扩张的刺激政策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做法,精准地找出既能有效稳增长,又可促进调结构,即有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的消费增长点和产业增长点,从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两方面着手,予以培育和大力支持。

  专家表示,新一届政府调控政策的新思路已经明确,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举措出台。

 
 上一篇: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走上“减速之路”
 下一篇:上半年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GDP增速或将延续下行趋势
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