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企业在不断强化核心业务的同时,投资、重组、并购等活动日渐频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集团化经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规模扩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合理地分配资源、提高效率,也是成长为国际化大企业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然而从长远看,一味地追求多元化,则可能造成企业的核心业务不突出,业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仅难以获得持续发展,而且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因此,本书即是从研究如何实现企业业务协同发展入手,主要解决企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业务间如何有效实现协同效应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协同实现中的协同成本研究
业务协同发展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资源共享产生的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运作效率。然而,在实现范围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对共享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因而也就产生了协同成本。目前,在协同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学者们普遍忽略了协同成本的影响,使得许多学者得出了差异较大的研究结论,无法指导企业实践。本书将深入研究协同成本的特点以及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2.业务关联与协同实现
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即资源共享带来业务间协同发展。首先从资源共享入手研究业务间协同的机理,然后以军工企业中军民品协同发展为例,从军民一体化价值链网络的角度分别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对军工企业军民品业务协同机理进行分析。之后,提出度量基于核心业务的多元化模型,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外和国内航空航天企业基于核心业务的相关多元化与盈利能力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业务间协同发展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3.技术关联角度研究协同效应实现
已有的理论研究文献认为技术关联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协同效应,技术间的相似性使得研发人员之间的交流较为通畅,有效地降低了研发成本,从而可提高企业绩效。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过高的技术关联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技术关联与企业绩效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技术关联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资源互补角度研究协同效应实现
企业资源间的互补可实现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因而从互补资产的角度研究协同效应实现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已有文献研究中将互补资产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展开探索,本书则将互补资产作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其对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技术关联与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5.业务协同状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实现业务协同发展必须了解现有业务间的协同状态,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业务协同,发现企业业务协同的短板,找到提高业务协同的路径。协同度的度量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一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判断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间的协同状况。二是从宏观的角度分别从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两个不同的方面来测度业务协同状况。本书将以中国高技术企业为例探索其业务协同的度量,并分析影响业务协同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模式。
作者简介
贾军,山东济南人,博士,济南大学商学院教师。承担金融系《公司金融》《保险学》《环境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企业投融资。贾军老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获得省市科研奖项若干,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目前,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致力于企业投融资研究。